全世界的流動方式正在改變,主要是受到亞太區的轉變以及 2019冠狀病毒病(COVID-19) 長期的影響所驅動。

亞太區的駕駛人數大幅增長,2005 年至 2015 年間的車主人數按年增長逾百分之十三。單是 2015 年的行駛總距離就超過 16 兆公里。

雖然中國在 2019 年下半年的新車銷量下降,在 2020 年上半年又受到 COVID-19 疫情衝擊,但隨著新冠病毒種種限制的取消而再度快速反彈回升,且預計將持續增長,因為人們不願乘搭公共運輸工具,改而選擇私家車。

 

Rush hour traffic jam in China

 

在北京,人們不願乘搭公共運輸工具而改用私家車,加劇了當地的交通擠塞情況,相較於疫情之前嚴重了五成;而在南韓,新車銷售情況也已經超過 2019 年的規模。

新冠病毒的影響已經徹底改變了全球的流動方式。

亞太區日益增加的中產階級更進一步改變了流動方式,因為他們現在有能力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。

引進新的生活方式意味著有更多的人 (尤其是發展中國家) 會購買私家車、旅遊、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並拓展他們的事業。這也表示會有更多商品運輸至其他地方,而滿足這股持續增長需求的供應網路也隨之拓展。

 

但隨著商品的需求上升及相應支援運輸系統的發展,有助改善能源效率的新科技也隨之進步,讓駕駛者能善用他們的車輛。

更優良的燃料、更輕的車輛材質 (例如塑膠和更優良的潤滑劑),代表車輛每次加油之間所能行駛的距離更長,也改善了車輛效能。

這些車輛現在能以更少的燃料行駛更長的距離,而汽車製造商也能製造更符合燃油效益、更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車輛和輕型貨車。

這些駕駛者也更依賴以壓縮天然氣 (CNG) 作為重型車輛的燃料來源,其額外好處是能同時改善空氣質素。

壓縮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 (LNG) 不同,無須以低溫保存,生產儲存成本也較為低廉。

採用天然氣作為運輸燃料可幫助減少特定城市的懸浮微粒含量,以新德里為例,在 2002 年到 2007 年間降低了百分之十六,為該城市樹立新標準以持續改善空氣品質。對用戶來說,天然氣也比柴油燃料便宜,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在這個產業有更大參與度。

最近,印度馬哈拉施特拉宣布將其 18,500 輛公車的燃料從柴油轉換為液化天然氣,以降低營運成本和廢氣排放量。

國際能源署也預估創新電池科技將能協助打造效能更高的電動車輛 (EV)。這些電動車輛預估將可作為未來車隊架構的主要部分,而天然氣和石油則在其發展過程中擔任支援的角色。

上述內容皆反映:接下來二十年內,道路運輸將使用更智能、更潔淨的能源。而這些都有份構成日常運輸燃料消耗的複雜前景。

Tags

  • icon/text-size
You May Also Like